首页

贞操锁

时间:2025-05-26 00:20:18 作者:一习话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浏览量:55800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南方地区出现阶段性高温,北方地区旱涝急转,华南及东南沿海台风趋于活跃,局部地区极端灾害风险增加。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强调要扎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最大程度减少农业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给农业生产带来威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损失粮食600亿斤左右,因病虫草害损失粮食500亿斤—600亿斤。加大灾害预警监测和防灾减灾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科学减灾技术措施,每年可再多挽回粮食损失200亿斤以上。

  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是导致粮食损耗的重要原因,建好农田防灾减灾工程设施是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基本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加强干旱、洪涝、低温、高温、风雹、台风等灾害防御防控技术研究应用和安全生产管理,落实灾害防治属地责任,加强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和植物检疫工作。

  当前正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更要时刻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盯紧主产区和重灾区,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的丰收。

  突出时效性,“防”在第一时。要加强监测预警、完善应急预案、备足救灾物资、清理农田沟渠,做好台风应对准备,把牢抗灾救灾第一道防线。借助遥感技术和大数据,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精准性,为灾害应对留足“提前量”。完善农田排灌设施,减小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便于灾后通过及时补种等措施恢复粮食生产能力。

  突出主动性,“抗”在第一线。要加强应急值守、灾情调度,适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抢排积水、抗旱浇灌等措施。建立常态和应急兼顾的农业防灾减灾队伍,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性。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落实防灾减灾和田间管理关键技术,对积水农田加快排涝降渍,广辟水源及时浇灌受旱地块。

  突出针对性,“救”在关键点。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加强田管和病虫防控,抓好改种补种、补栏补苗,修复水毁农田和农业设施。提高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储备能力和调度能力,对受灾地块因地制宜选择生育期短的粮食作物或蔬菜作物改种补种,防止土地绝收。

  此外,还要用好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分散、转移农业风险。探索农业巨灾保险机制,提高定价的科学化和精准化水平,提升承保理赔的服务质量。通过扩大覆盖范围、创新产品类型、提高保额标准,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弥补因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来的经济损失,让农民种粮不亏本、有钱挣、能得利。 (作者:金观平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注意到,当前在司法实践中,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越来越常见。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司法办案提供精准指引,进一步凸显了司法机关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为群众吃得安全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骗完母亲又骗母亲好友 一男子及同伙“自导自演”骗取钱财近千万元

中国已是中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国之一,202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达894亿美元,同比增长27%。中欧(中亚)班列的开行数量和货物运输量逐年增加,是我国与中亚、欧洲贸易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有力体现。这一陆路运输通道的快速发展,深化了国际产能合作,加速了要素资源跨国流动,已成为连通亚欧大陆的“黄金通道”。

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从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七,枫亭元宵游灯在镇上各社区(乡村)依次进行,连续5天万人大游灯,还伴有游灯制作技艺展示、美食啤酒节、元宵花灯精品汇展等活动,盛况空前。仙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枫亭镇党委书记张春志表示,希望通过开馆、观展、研讨、赏灯、美食等系列文旅活动,吸引赏灯游客“走进来”,推动蔡襄文化“走出去”。(完)

周冠宇:能在中国主场作战对我意义重大

北京大学博士生刘欣告诉记者:“我今天几度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能在这样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参加这样的活动,我内心感受到更加温暖。”

【第七届进博会】非洲经济社会理事会代表点赞进博会:为非洲产品打开“机遇之门”

“你们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杭州的先进、安全、温暖”。这是来自湖北的尧女士写给杭州市公安局的一封感谢信。尧女士在杭州辛苦打拼多年攒下近49万元,准备回老家盖新房,却陷入一场电信诈骗。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